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和司法程序有哪些?
发布者:印心小编 2021-07-21
日常生活中医患纠纷的发生频率较高。如果当事人处理不当,需要第三方的介入。那么,医患纠纷的第三方调解和司法程序是什么呢?从这些法律规定中我们可以发现,医疗纠纷的解决不仅是当事人可以处理的,也是第三人介入的有效途径。 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是指医疗纠纷发生后,在第三方的协调、帮助和推动下,双方进行协商、讨论、达成共识、消除纠纷、签订调解协议,建立新的权力义务关系,从而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虽然对当事人权益的保护是间接的,但对利益的保护却是直接有效的。 1、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是指当事人双方共同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由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达成协议。这种调解程序是标准的。如果没有法律理由取消协议,则将成为合法协议,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卫生部等三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免费为群众调解医疗纠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辖区内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医疗纠纷。受理范围包括患者、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检查、诊疗、护理等过程中对行为、后果及原因、责任、赔偿等问题存在不同理解而引起的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医疗纠纷不收费。该委员会由退休的医学专家、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公证员和法律工作者组成,他们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调解技能,对调解充满热情。 2、行政调解 行政调解是指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纠纷的调解。就我国国情而言,卫生行政机关在医疗纠纷调解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规定,卫生行政机关调解的范围是当事人之间的医疗事故赔偿等民事纠纷;调解是选择性的,不具有强制力,其履行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实践中,卫生行政部门作为行政机关和行业主管部门,在医疗纠纷调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医疗纠纷都是通过调解解决的。 3、诉讼调解 诉讼调解又称司法调解,是指医疗纠纷进入诉讼程序后,由法院组织,医疗纠纷双方自愿同意的调解。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遵循自愿调解原则。所谓自愿,一是从程序上看,双方当事人自愿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第二,在实质意义上,调解协议的内容必须是双方当事人的意愿。这是调解不同于判决的一个重要特征。调解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一种诉讼权利。人民法院有权在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主持调解,无权强制当事人接受调解。调解协议必须是双方相互理解、自愿协商的结果。也就是说,调解协议的内容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以上是对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与司法程序的具体介绍。在现实生活中,一旦发生医患纠纷,就要充分沟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如果双方不能通过协商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第三方的介入,从而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广州印心企服:www.owvip.com】提供代理记账、公司(工商)注册、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为您解答各种企业疑难问题
上一篇: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怎么规定的
下一篇:网络金融犯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